伊甸基金会今公布「儿童发展知多少」问卷调查结果,发现高达近6成的父母、亲友及祖父母,在孩子出现发展迟缓状况时,选择以「再观察」或「等等看,应该没事吧?」的态度应对,但「大鸡晚啼」的传统保守心态,恐让孩子错失接受早疗的黄金期。

伊甸今举办「你可以陪我吗?儿童发展知多少」记者会,由艺人简嫚书(右三)担任公益大使,与6岁的慢飞天使涵涵、涵涵父母一起搭建积木城堡,并插上象征通关挑战的旗帜,呼吁社会大众一起关注孩子的发展历程。
伊甸基金会日前针对有0至6岁育儿经验的照顾者进行「儿童发展知多少」 问卷调查,调查结果指出,59.9%的父母、亲友及祖父母等非职业照顾者,面对出现发展迟缓的孩子,多认为「再观察」或「等等看,应该没事吧?」;此外,42.6%的父母因工作忙碌,每天陪孩子不足4小时。
调查也指出,孩子肢体与动作发展,是最容易被家长们忽略的项目,过半的父母选择以再观察的保守心态面对,远超语言及认知类别的34.7%,以及自理能力与社会性的35.6%。
伊甸基金会资源发展处处长张炎玉指出,儿童的发展历程就像是循序渐进的冒险关卡,0到6岁是成长发展关键,也最需要照顾者的关心、陪伴,但往往碍于现实因素、资讯取得不易、观念落差等,导致孩子的隐形需求被忽略。
张炎玉说,伊甸投入早期疗育服务超过26年,每年帮助超过2万名发展迟缓儿童及其家庭赶上成长步伐,呼吁家长,孩子的成长不能等,别因保守、害怕,或观望的心态,让他们错失早期疗育介入的机会